原文地址点击查看:牛摩网 图文随后编辑 或许是因为年轻,很爱玩的我对于任何没有体验过的事物都想去尝试下,因为我觉得只有不断的去尝试新事物,才能让自己一直充满斗志,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寄托;比如现在的摩托车。而当我作为一个摩托车测试编辑时,同时也是一个比较资深的山地自行车玩家。或许有人会觉得,这样不够专一,但我却觉得,玩乐本无界,不同领域或多或少都会有联系的,其中的乐趣只有真正体验过才知道。 想起了川藏线上驮着全身家当一个月的不息车轮,那年路还很烂,涂鸦少见,面包车还没开挂进化成货车。 想起了在走路都比较困难的天然越野赛道上,一起花几个小时扛车上山,几分钟下山还要比谁更快的基友,身上的旧伤似在隐隐作痛。 在深度测试了轻蜂后,对于轻蜂,有种陌生而熟悉的感觉,好在,相见不算晚。回头想想那时的“苦逼”,如果当时遇到轻蜂的话,回忆应该会是另一番场景。 此次试驾有两台轻蜂,一辆是后期上市销售的标配版(右),另一辆是官方改装版(左)。标配版已经基本接近出厂状态,试驾车辆车架临时做的喷漆处理,后期会设计新的贴花。 等级不同,车的相关配置和使用场景也比较严谨(你可以看到有人骑着一辆跑车跑长途,但几乎不可能见到有人骑着一辆DH通勤),越往后,车越重,对驾驶者的技术要求越高,危险系数也更大,同时车的价格也更贵。小七只玩到了FR,原因是车的配置跟和体力跟不上(最主要还是没钱,其实玩自行车不比摩托车省钱)。 实测最小离地间隙为260mm,座高800mm,实际体验同样800mm的座高,轻蜂比摩托车更有亲和力。因避震较软和车身较窄的原因,170cm的身高双脚轻松全着地,而摩托车就很勉强了。 由于前避震轮圈与采用自行车上常见的快拆式套筒连接,只需一个内六角就可以快速拆掉前轮,据工作人员实测,拆掉前轮后的轻蜂可轻松塞进一般的小轿车后排,对于SUV来说,则直接扔进后备箱不成问题。 为方便后期改装,同时保证一定的性价比,作为一个资深玩家来讲,出厂状态下的轻蜂的配置基本可以无视,但已经可以胜任日常通勤和大多数比较极限的路面了,已经有了很高的可玩性。如果对配置不满意,可以自己改呀,好的车架动力已经给了你,想要什么状态自行发挥。 双肩前避震采用台湾的RST牌最新的油簧避震KILLAH,价格2500左右。直径37mm,行程200mm。算是DH里面的入门级避震。 偶尔能在红牛的速降赛中看到这个品牌的叉子,比如最近去年的红牛天门山天梯速降赛上。 完全的自行车式立管,可兼容直管、锥形管,基本上可以无损安装不同品牌的单双肩避震。如图就是改装FOX 40的装车效果。 后避震则采用摩托车的避震品牌,是来自台湾的法斯特。 带摇架多连杆式设计的后避震已经申请了专利,可兼容240-267mm的不同品牌的后胆。 更换240长度型号的后减震时或会需要一个反向的转换基座,如图所示。 车把采用760mm的铝合金山地越野直把,有人喜欢更长一些,有人喜欢燕把,没关系,自己换就是。 左边车把的红色按钮是动力模式切换按钮,分经济和运动两种模式。同时还设有一个小的仪表,显示车速、里程等信息。 把套采用防滑设计,右边车把的电门线负责控制动力/电力,与摩托车油门线一样。另外,轻蜂还设有刹车断电保护装置,就是你在行车过程中制动时,电机会自动断电,以防安全。不过为了照顾专业玩家,这个功能可以去除,换作是我,我会拆掉车把上所有不必要的配置,同时也会去掉断电保护的功能。 上联板上预留的孔可以加装更大更强的把立。 比如更换高一级别的Shimano(禧玛诺)ZEE双活塞带散热片浮动碟刹,都可以无损安装。 电门锁设在电池盒顶部,下面接着加有一个USB充电接口,中间有一个电量显示灯,电池充电口在电池左侧。 为了不混淆,不同电池充电口也有区别,60V的是三芯,48V的是两芯。 通过右侧开关打开电池盖,可将电池取出来充电,同时也方便随时更换电池。 为了保护电机设有防护板,防护板两侧开孔以便散热。 虽为安全考虑,但我还是想拆掉这个反光片。 脚踏可在一定范围内前后调节位置,同时还可更换自行车脚踏,边撑还设有断电装置。仔细看下车架连接处的螺丝,均采用内六角的松紧方式,同时均为不锈钢螺丝。原则上来说,基本上只需一套组合内六角工具,就可将车拆散,很方便后期维修和改装。 轻蜂官方定价15800,这个价格想要买一台入门级DH比较勉强。 轮上扭矩最大260N/M(竞技套件状态,大牙盘+60V电池) 扭动电门,轻蜂出动,柔和不突兀的起步过程改变了我对电动车的一贯看法。电门线的行程与一般越野摩托车油门线的差不多,随着电门线的打开,源源不断的加速感袭来,少了离合档位的配合操作,加上电机程序调校的当,使得整个起步加速过程变得很简单顺畅,又能发挥电力的扭矩优势。初步的起步加速体验,印象很好。 当我骑上轻蜂时,山地车般轻巧的操控和车身让我找到了熟悉的感觉,但当我通过烂路或玩些技巧时,想要通过反转脚踏移动重心,而脚踏一动不动(摩托车脚踏)时,它又把我带回到了摩托车上。对于同时玩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我,老实说刚开始骑轻蜂的时候其实是有点别扭的,而当我适应了一会后,感觉慢慢回来了。 刚性十足的全铝合金锻造车架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,一般的飞飞跳跳完全没问题,但是否能够胜任高强度的坠山速降呢?这里小七暂且保留意见,等后期有机会实际验证。 对于一般越野和日常通勤用,出厂状态下的避震和刹车也只能说勉强够用,前后避震对路面震动的过滤还算合格,支撑性一般。想要一指可控前后刹需要更大的力气才行。 不超过一百斤的车重倒车后,一个成年人可以轻松扶起,且不用担心压伤或排气烫伤。电池外壳由全铝合金一 |
手机版|承德76T单车网 ( 冀ICP备12021884号 )
承德76T单车资讯网© 2016 76tbik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